在中国文学史上,如果有一个家族全体成员都能在当代文坛上各领风骚、熠熠生辉的话,屈指数来,当为北宋年间苏氏莫属。
尽人皆知,唐宋八大家,苏氏父子兄弟独占三席,即老苏苏询、大苏苏轼和小苏苏辙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其中苏轼,又跻身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所领欧门师生四杰之一。
然而,据民间传说。苏氏更为称奇的琴棋书画无数不精,堪称巾帼不让须眉,裙钗不输冠帶的奇女子苏小妹。
坊间曾盛传苏小妹巧对苏轼的故事。
一日。苏小妹拜访兄长苏轼,说文谈诗论词之间,苏轼想考小妹,便出一副上联:
水仙子持碧玉簪,风前吹出声声慢。
苏轼自然胸有成竹,出句巧妙,联中镶嵌词曲牌《水仙子》、《碧玉簪》和《声声慢》,而且意境颇佳,凌波仙子亭亭玉立形象让人不胜感叹。
苏小妹不愧为大家闺秀,不消片刻,就应对自如:
虞美人穿红绣鞋,月下引来步步娇。
下联中同样植入三个词曲牌《虞美人》、《红绣鞋》和《步步娇》。意境上乘,闺阁美人婀娜多姿。对得如此工整,天衣无缝,着实令人拍案惊奇。
这则兄妹巧对故事,不仅让苏轼对其妹才华横溢赞叹不已,而且让京城文人墨客对苏小妹也刮目相看。
知女莫如父,作为父亲的老苏,曾感叹不已:
惜乎,小妹是女儿身,若为男儿,岂不是当今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人物啊!
当朝丞相王安石慕名苏小妹出类拔萃的才华,有意让令公子娶苏小妹以结秦晋之好。
恰好此时,京城又传出苏氏兄妹戏对之事。
据说,某天,兄妹见面,闲来无事,相互开起玩笑。
先是小妹发难,极言兄长脸形较长:
去年一滴相思泪,至今流不到腮边。
兄长东坡反唇相讥,嘲讽小妹额头较高:
未出房门三五步,额头先到画堂前。
两人唇枪舌剑,针锋相对,相互取笑作乐。
本来这件事,是兄妹戏言,可是,坊间一些好事者,却把此事作为谈笑资料流传开来。
于是,这等美事,只因王丞相误听坊间流言蜚语,以为小妹其貌不扬而告吹。
即便如此,相府攀亲的故事流传后,引得众多豪门贵族、王孙公子亦纷纷求婚,欲欲而试。
苏轼掌门的学生,历来就有四杰、六杰之说,个个星光灿烂。其中有一位才子秦观,又称秦少游。
秦少游师从苏轼,两人相处甚欢,亦师亦友。如苏家小妹果真才华出众,上得厅堂,下得厨房。秦少游便会有心作苏家东床快婿。
可是,秦少游想作苏家女婿就那么容易吗?
苏小妹选自已心仪的如意郎君有个条件,除了门当户对外,必须由求婚者送上诗词文章一篇,经批阅同意后方可进行初步议婚。这是所有求婚者头道关卡必经“一难”
遗憾的是,不少文人雅士皆因“文笔欠佳”而落选。
在翻阅那些全部呈送苏府的多篇文学作品中,苏小妹慧眼发现了一篇词作《鹊桥仙.纤云弄巧》相当出彩,不禁全神贯注地细细品味。
《鹊桥仙.纤云弄巧》
纤云弄巧,
飞星传恨,
银汉迢迢暗度。
金风玉露一相逢,
便胜却人间无数。
柔情似水,
佳期如梦,
忍顾鹊桥归路。
两情若是久长时,
又岂在朝朝暮暮。
这首词以七夕为背景,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与珍惜。整篇清新婉丽,秀美含蓄。让苏小妹心灵震憾,凝眸良久。
再次观看落款是“淮海居士秦少游”,苏小妹据此认定这位公子文笔超群,情不自禁地赞叹不已。便信手批复:
今日聪明秀才,他年风流学士。
在当时,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。即便这位公子学富五车,才高八斗,而苏轼、苏辙兄弟俩,光耀文坛,犹如两座大山一样难以超越。
所以,苏小妹还觉得意犹未尽,就再点评两句:
可惜与两苏同时,不然会横行一世。
正当苏小妹沉思之时,父亲苏老泉和两兄长苏轼、苏辙一同来到闺房,见到纸上批阅文字,知道小妹钟情这位公子了。
其时,苏轼看着小妹问道:
”你可知道这是谁吗?”
见小妹摇着头,就特别点明:
”这可是我的门生《苏门四学士》中大名鼎鼎的秦少游啊!”
梅开二度,话分两头。
自从秦少游获悉苏小妹选中自己,虽然喜上眉梢,但苏小妹芳容究竟如何,人品究竟怎样,还得亲身体验才是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秦少游终于打听到苏小妹拟去离家不远的东岳庙烧香求愿。便计上心来,扮成一个化缘道人。
时日,风和日丽,苏小妹花轿在庙前停下,疯道人见机就迅速上前拦住,念念有词:
小姐有福有寿,愿发慈悲。
苏小妹见是一个疯疯癫癫的道人在这拦阻去路,没好气地回怼了一句:
道人何德何能,敢求布施?
道人装聋买傻继续纠缠:
愿小姐身如药树,百病不生。
苏小妹心生厌烦,抛下一句:
随道人口吐莲花,分文不舍。
接着就自顾自地径直进入庙里,开始许愿上香。
事毕准备起轿时,只见疯道人又挡住回路,双手合十说着:
小娘子一天欢喜,为何撒手宝山?
苏小妹不屑一顾,正言斥责:
疯道人恁地贪痴,哪得随地金穴?
说完,责令家人立马打道回府。
此时此景,苏小妹一直被蒙在鼓中,不知就里。
小姐进庙烧香,公子化缘出对。这等佳话,对秦少游来说,可谓所获颇丰,好不喜欢。
虽说,苏小妹,没有闭月羞花之貌,也没有沉鱼落雁之容。但却是眉清目秀,亭亭玉立,面容姣好,更兼才思敏捷、气质超俗不凡的一位千金小姐。秦少游终于下定决心,愿与小妹结成连理,比翼齐飞。
时过不久,秦少游绣衣彩绦,峨冠博带,借拜访老师苏轼为名,登临苏门。师生相见,一番嘘寒问暖之后,秦少游迅即向苏轼递上庚帖,坦言道白,真正来意就是求婚认亲。
这厢苏小妹在厅堂屏风后面看得真真切切。见到来人风度翩翩,相貌堂堂,风流倜傥,一表人才,毫无纨绔子弟之气。可仔细审视一下,从那人谈吐举止,音容笑貌来看,总觉得似曾相识。
思忖了一会,这才想起,眼前的这位公子,就是前几日所见到的疯道人。回想当日东岳届前的每一幕情景,不觉又气又恼又好笑。
于是,趁着兄长与秦少游谈天说地之际,就轻移莲步,进入客厅。遂将前几日与兄长射虎(即猜谜)戏乐的谜面让客人猜,否则,猜不中的话就罚酒三杯。
秦少游自忖,刚刚初次正式见面,便挨了当头一棒。只好随声附和一句“请便赐教”。
只见那谜面:
其一,剖开舟两叶,内载黄金白玉。
其二,打破坛一个,中藏玛瑙珍珠。
秦少游毕竟是才华横溢,猜谜不过是小菜一碟,根本难不倒自己。略加思索,就一射中的,猜出一个是“咸蛋”,另一个是“石榴”。
秦少游猜中谜语,自是博得大家喝彩,但从此开始,对苏小妹的才华,秦少游也就不敢小觑了。
就在众人一派欢声笑语之中,苏门在老苏苏询的主持下,摆了酒席,认下姻缘,顺便再为这对郎才女貌选择黄道吉日完婚。
图片
图片
却说当时,秦少游刚中进士,现在,又与苏小妹成婚。不禁喜上眉梢,好不高兴。正所谓,自古人生两大喜事:金榜题名时,洞房花烛夜。
新婚燕尔当日,秦少游和苏小妹双双拜堂,终成百年姻眷。
是夜月明如昼,筵宴已毕,一众人等,尽皆散席。
有道是,想当日,疯道人三试女施主,看今天,苏小妹三难新郎官。
此时的秦少游,满心欢喜,踱着方步来到绣房,正欲进入,只见房门紧闭,眼睁睁地吃了一顿“闭门羹”。
眼前桌上摆的是笔墨纸砚和三封三盏。
正当秦少游纳闷之时,丫环传话:
”小姐有令,新姑爷请在门外应答一诗一谜一对,限三更前全部答对,否则,不准进入洞房”。
秦少游接着问道,“有何见教?”
丫环便细说一番:
如只试一中,举瓦盏呷白水解渴,罚在外面书房读书三个月,再来复试;
如只试二中,赏银盏饮清茶品味,待来宵再试。
如三试俱中,敬美酒三杯,请进香房。
如三试都不中,罚在庭院打扫三个月,然后重新再试。
秦少游听罢并不在意,冷笑着说道:
“我堂堂才子,莫说三个题目,就算是三百个题目又能奈何我耶!”
一旁丫环好言相劝:
“小姐出题非比寻常,新姑爷还是谨慎小心为宜”
说话间,秦少游拆开第一封花笺,见是一首诗:
铜铁投炉冶,
蝼蚁上粉墙,
阴阳无二义,
天地我中央。
秦少游读完后轻舒秀眉,微微一笑:“别人还真猜不中,我岂能不清楚吗?分明是拿那天进庙烧香、化缘出对说事,冲我嘲笑而已。”
秦少游取笔在题目下面轻松地写下一首诗:
“化”工何意把春催?
“缘”到名园花自开。
“道”是东风原有主,
“人”人不敢上花台。
Y环将花笺折为三叠塞进窗缝,苏小妹在房内览诗,见是“藏头诗”,正合“化缘道人”四字,解题所用“鹤顶格”之手法精妙,不觉一喜。
第二封花笺是一则谜语:
强爷胜祖有施为,
凿壁偷光夜读书,
缝线路中常忆母,
老翁终日倚门闾。
秦少游略加凝思,此诗隐含四个古人名。便依次一一注明:
孙权,孔明,子思,太公望。
丫环又递进窗内,只听苏小妹一声“好”字,二试皆过。
秦少游心想,前两试并未难倒我,这第三题是个对子,想我打小就爱对对子,有何难哉?
拆开第三封花笺,按《联律》上仄下平规矩,这个出句联是上联:
闭门推出窗前月。
欲征下联。
秦少游初觉容易,然而,仔细琢磨后,此出句联十分精巧。左思右想,不得要领。只听谯楼三鼓将近,一时忐忑不安。一边做着推窗手势,一边口中又不断吟着“闭门推出窗前月”
走着走着,秦少游来到花园水缸旁,便倚缸苦思。
正当秦少游“犯难”之时,忽见一块石头投入缸中,激起水花打湿脸面,水中天光月影,涟漪晃动。
秦少游见状,陡然惊醒,自言自语 “有了,有了”。急忙援笔疾书:
投石击破水中天。
丫环连忙交上第三张试卷,满以为三试俱过,就捧上玉盏敬献美酒。秦少游意气风发,连喝三杯,丫环们正欲拥入洞房。
只听见刚打开的洞房门“咔嚓”一声又关上了。门里侍奉小姐的贴身丫环传出话来:
“新姑爷听着,小姐有令,此联不能算数,恐是我家大相公帮的忙,应当重新另拟一对!”
原来,秦少游虽说对出下联,但苏小妹总觉得投石缸中之事甚为蹊跷,花园中除秦少游外,窗户所见,东坡大哥亦在园中散步,难不成投石之人就是大哥所为。
秦少游不听则罢,一听就满肚子非常生气,苏小妹啊,如今你已是三难新郎了,怎么还不肯善罢甘休,实在欺人太甚,真是太不近人情了!
血气方刚的秦少游,一时性起,欲进房里与苏小妹去理论一番,就愤然上前推门。
哪知,洞房门是虚掩着的,经不起秦少游的莽撞,“咣当”一声,房门突然大开,把秦少游闪了一个踉跄,险些跌倒在地。
谁知,这一闪,偶然之间反倒帮了秦少游大忙,触动灵感,顿时眉开眼笑,对着房门高唱:
排闼闯来阃外人。
这对句下联,那可是切景切情,着实让苏小妹大喜过望,便亲自迎上前去扶稳新郎官。携手共进洞房。
一想到今晚即将与苏小妹共度良宵,心花怒放的秦少游,走到灯前就急急忙忙地欲熄掉明灯,却不知,苏小妹却不慌不忙地伸出纤手阻挡。
“郎君且慢,妾还有前戏一则。”
“怎讲?”
“我出上联,如最后你还能对出下联,我俩共进鸳帐”
“如对不出,又将如何?”
“那今晚,就劳驾郎君坐冷板凳直到天亮。”
“请娘子快快道来。”
苏小妹,双目转向灯盏,启动樱桃小口:
含笑吹灯双得意。
秦少游听完,马上伸手去替苏小妹宽衣,新娘情不自禁地抓住新郎之手低头不语。
秦少游灵机一动,一字一顿地说着:
藏羞解帶两知情。
话音刚落,明灯熄灭,一对才子佳人拥入香房鸳帐,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、甜蜜的夜晚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苏小妹七难秦少游,坊间广为流传,成为历史传说中的一段佳话。
百年之后,明朝文学家冯梦龙专门就苏小妹和秦少游两情相悦的事例,撰写了《苏小妹三难新郎》故事,编辑入《醒世恒言》话本小说之中。
书中有诗为证。
其一曰:
聪明男子做公卿,
女子聪明不出身。
若许裙衩应科举,
女儿哪见逊公卿。
其二曰:
文章自古说三苏,
小妹聪明胜丈夫。
三难新郎真异事,
一门秀气世间无。
笔墨纸砚千重意,琴棋书画万种情。
苏小妹和秦少游这段动人的才子佳人故事,茶余饭后人人津津乐道,妇孺皆知,有口皆碑。
《pengxq书斋》主人 彭学强
图片
图片
岭南 佛山 南海
2025年7月10日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全国前三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