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以法之名》逐渐走向尾声,而剧情中的转折点正是源自狼人的内部纷争。这个事件的发生是黑恶势力的内部分裂,从而引发了整座“大厦”的崩塌。真正的灾难往往是从内部开始的。
老师与学生之间,即便是亲如父子般的关系,一旦在利益分配上出现偏差,或者当一方倾斜到某一方的利益上时,这样的关系便难以维持。江远的归国,标志着禹天成三年计划的开始,同时,江远也成为了禹天成在新阶段依赖的重要人物。虽然江远年轻,但他背后有着深厚的背景,而且拥有足够的技术能力,这让禹天成对他格外看重。
然而,正是这种偏袒,激怒了陈胜龙,令他心生不满。现在的禹天成已经完全依赖江远,完全忽视了其他人的意见和声音。观念的冲突,矛盾的加剧,利益的失衡,使得陈胜龙最终选择背叛了自己的老师,他不仅自己走上了背叛之路,还拉拢了熊磊一起反叛,最终促成了万川矿难的发生。
展开剩余77%然而,他们未曾料到,这种盲目的行动,实际上是他们大厦崩塌的开始。无论是陈胜龙还是熊磊,在禹天成的指引下,更多的是充当了打手的角色,而他们在谋略方面,依旧需要倚赖老师。即便是他们用来反击万海的计划,也主要依赖程子健的支持。陈胜龙和熊磊,简直就是有勇无谋,若有谋,仍然是极为低级的。
正如他们策划的矿难事件,手法拙劣,缺乏周全的考虑,最终留下了证据被曝光。更为严重的是,这个事件漏洞百出。尽管有保护伞在背后撑腰,但这些保护伞也经不起专案组的深入调查。并且,这些关键证据最终还流入了省里的调查部门。于是,万川矿难的爆发,加上之前的相关线索,终于让万海案重启了调查。专案组正式成立,并开始行动。
从指导组到专案组,除了名称的变化,背后所代表的规模、体量和层次,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。这意味着,禹天成、陈胜龙等人黑恶势力的好日子即将结束。万川矿难事件成为了专案组调查的起点,在拍摄到的证据基础上,其他线索被揭示出来,姜红军成为了第一个被捕的人员。
随着保护伞的逐渐浮现,姜红军一度自认为能够侥幸逃脱,他把藏匿的钱藏在了空调里。此前谢鸿飞把金条藏进了鸡窝,而姜红军则将资金藏在了空调里,然而,这些都无法逃过专案组的锐眼。姜红军起初抱有侥幸心理,但最终还是无法抵挡确凿证据的压力,不得不供认自己的罪行,甚至将上司孙飞牵扯进了案件。
尽管姜红军曾是老刑警,经验丰富,但在面对专案组的强大攻势时,显得过于稚嫩。相比之下,他的上司孙飞更加老练,也更难逃法网。孙飞最终也被专案组逮捕。在这场恶斗中,孙飞依然心存侥幸,寄希望于上级的庇护。然而,面临危机时,谁还能为他撑腰呢?失望至极的孙飞准备潜逃,但在最后,他还是选择了一碗羊汤作为告别。这碗羊汤也成为了他的“绝命汤”。
孙飞毕竟在黑暗中摸爬滚打多年,他的经验比姜红军更加丰富。面对两个新人,专案组最终还是依靠了洪亮的登场才得以破解。虽然距离最终的“大厦崩塌”还有一段距离,但专案组已经将目光锁定在了程子健身上。程子健,这位司法掮客,在万海案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。然而,他显然并不是幕后的最大黑手,因此,专案组仍需更加深入的调查。
黑恶势力虽然秉承江湖义气,重感情,但一旦涉及到利益,所有的江湖义气都将不堪一击。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,都是为了个人的利益。稍微有些不公,或者发生矛盾,这样的组织便会迅速瓦解。
陈胜龙固然勇敢,但他始终未能学会老师的谋略,且过度依赖外人,这使得他陷入了头脑简单的局面。最终,他因为一时冲动和赌气做出错误决定,走上了不归路。孙飞,曾经也提醒过陈胜龙要多动动脑筋,但这位年轻人心高气傲,未曾听取劝告,依然一意孤行,最终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惨痛代价。
在《以法之名》的反派塑造上,尽管他们不像《狂飙》中的反派那样具有某种复杂的魅力,反派角色几乎始终处于“恶到底”的状态,坏人就是坏人。然而,这样的角色塑造虽然单一,却更加黑暗、邪恶,也让观众感到愤慨。在《狂飙》中,虽然反派人物同样做尽坏事,但往往让人产生一些同情,而《以法之名》则让反派彻底失去同情的余地。相较而言,正派人物的塑造则更加丰富多彩,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从张译的演技来看,在这两部剧中他展现了截然不同的风格。在《狂飙》中,张译的表现内敛而冷静,而在《以法之名》中,他则更加接地气,角色更具生活感,时不时带有些许幽默与俏皮。他的正义形象更加真实、立体,而他在角色塑造中的矛盾冲突,也使得角色更加丰满。从刑警到检察官,张译在两部剧中的演绎完全不同,但无论是哪种角色,他始终坚守着公平与正义,体现了他对这一角色的深刻理解。相比之下,《以法之名》中的表现,更加贴近现实,角色本身也更具深度与层次感。
发布于:福建省全国前三配资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